每当暮色降临,顺义区胜利街道太平社区8号楼二层一个房间总会准时亮起一盏橘黄色的灯。这盏灯承载着76岁的王淑英与80岁的付淑媛之间一个温暖的约定——每晚8时,住在7号楼一层的王淑英只要看到对面8号楼二层那扇熟悉的窗户亮起灯光,就能放下心来:“灯亮了,大姐今天挺好的。”这个坚持了7年的“看灯之约”,成为两位老人深厚情谊最温暖的见证。
30年前,原本素不相识的王淑英和付淑媛因为一位共同的朋友而结缘。“付大姐是个热心肠,年轻时总带我们去看评剧团的演出,一来二去我们就熟络起来了。”王淑英回忆道。退休后,王淑英因病做了膝关节手术,行动不便,爬不了楼。付淑媛得知后,十分上心,她让自己的儿子四处打听房源,经过多方努力,终于找到了一层的房子,让这对老姐妹成了前后楼的邻居,也让这份情谊有了更紧密的联结。
2018年,付淑媛的老伴儿离世。担心她一个人在家难免孤单,王淑英便每天热情地邀请付淑媛来家做客。两个老姐妹坐在客厅里,常常一聊就是一个下午。她们一起回忆年轻时的趣事,分享生活中的点滴,付淑媛把王淑英当作最信任的人,什么心事都和她说。“她觉得身体哪儿不舒服了,我就帮她量血压、测血糖。”王淑英说。
一天傍晚,王淑英站在窗前,目送串门归去的付淑媛。“从我家能清晰地看到大姐家的窗户,看着她慢慢走回家,没过几分钟灯就亮了,我的心就踏实了。”从那以后,这便成了一个习惯。一到晚上8时,王淑英就会准时来到窗口。要是大姐家没开灯,她就会立刻打电话询问,只有确认付淑媛平安无事,她悬着的心才能放下。
前不久的一个雨夜,王淑英照例守在窗前,可对面的窗户却漆黑一片。她连拨3次电话,却一直无人接听。焦急之下,她直接拨通了付淑媛大儿子的手机号。电话里终于传来付淑媛的声音:“我去儿子家了,还没到家呢!”“那就行,外面下雨了,雨天路滑,你今天就在儿子家住一晚吧。”“没事,我一会儿就回去了。”挂了电话,王淑英还是不放心,她算着时间站在窗前等待,直到那盏熟悉的灯光亮起,她才安心。
在付淑媛的床头,贴着一张醒目的纸条,那是王淑英特意用大号字体打印的自己的电话号码。“有次半夜胃病发作,疼得直冒冷汗,我实在没办法,就给她打了电话,她二话不说就赶来了。”付淑媛说。那晚,王淑英不仅送来了药,还像照顾亲姐姐一样为她倒水、擦汗。
每周,邻居们总能看到这对老姐妹结伴出行的身影。她们拄着拐杖、拉着小推车,坐公交车去逛大集,一起挑选新鲜蔬菜,互相参谋着买些实惠的日用品。晴天时,楼前的长椅上,她们开心地聊着家长里短,爽朗的笑声总能吸引路人的目光。“我们没有血缘,却比亲姐妹还亲,我们是互相照顾和彼此关心的。”王淑英说。
夜色渐深,7号楼的窗帘依然没有拉上,8号楼的灯光依然明亮。两栋楼20多米的距离间,流淌着比灯光更温暖的牵挂。正如付淑媛常说的:“这盏灯啊,亮在心里,暖在心上。”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褚英硕
宏赢策略-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公司-证券配资的条件-股票配资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